山东男生平均身高,山东女生平均身高2021

山东女生平均身高:1米5一7:左右

中国女性各省平均身高?

各省平均身高:

1山东:169.45

2 北京:167.33

3 黑龙江:165.25

4 辽宁:164.88

5 内蒙古:164.88

6 河北:164.50

7 宁夏:163.96

8 上海:163.79

9 吉林:162.85

10 天津:162.80

11 陕西:162.80

12 山西: 162.74

13 新疆:162.72

14 台湾:162.70

15 澳门:161.79

16 江苏:161.54

17 河南:161.47

18 香港:160.93

19 安徽:160.90

20 福建:160.89

21 浙江:160.88

22 青海:160.86

23 四川:160.86

24 广东:159.78

25 重庆:159.76

26 西藏:159.66

27 甘肃:159.56

28 海南:159.56

29 湖北:159.53

30 江西:159.53

31 贵州:159.36

32 云南:159.33

中国平均身高省份排名?

全国男性平均身高:山东以平均175.44厘米排名第一,北京以175.32厘米排名第二,黑龙江以175.24厘米排名第三,辽宁以174.88厘米排名第四。内蒙古以174.58厘米排名第五,河北以174.49厘米排名第六,宁夏以173.98厘米排名第七,

上海以173.78厘米排名第八,吉林以172.83厘米排名第九

山西平均身高?

山西省男性平均身高是172.73厘米,女性平均身高162.74厘米。

各省平均身高,如山东省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是175.44厘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60.45厘米。北京男性平均平均身高是175.32厘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62.22厘米

山东菏泽人普遍比较矮吗?

正好说反了,菏泽人平均身高都是比较高的山东地区是国内人口身高比较高的省之一,一般北方人的身高都是比较高的,南方人普遍比较矮小!

21岁山东女生一般多高?

山东人个子很高,这个是普遍现象,女生也不例外,我姑娘初中生,身高是1.70米,在她们班级不算高的,中等个子,我身边的孩子(女生),也没有特别矮的,如果上了高中,身高没过1.60米,家长该着急了,总的来说说,21岁的山东女生平均身高都在1.65左右。

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山东人是真的实在?

关于这个“山东人有多实在”的问题,同样有资格回答的,是我们在煌煌史册里,“见到过”的一些山东人。

首先一位,就是北宋初年,精英荟萃的大宋政坛上,一条响当当的山东大汉:张齐贤。

山东人才济济,历朝历代的名臣名将都不少,若论文治武功,张齐贤也许并不算最优秀。但若论性情,却真是山东人的典型代表。

首先是这人够拗,他生在山东菏泽,幼年时为避战乱迁居洛阳,从小饥一顿饱一顿,最崇拜初唐名臣李大亮,还给自己取字为“师亮”。宋太祖赵匡胤巡视洛阳,还是穷小子的张齐贤获得召见,在宋太祖的洛阳行宫里用手画地,逐条陈述治国方略,是为北宋开国著名的“画地十策”。拗劲也依旧,甚至为几条不同意见,把宋太祖也怼得不轻。当场惹宋太祖生了气,叫人把他扔出去。

当然,所谓“宋太祖生气”,也不过是戏。事后宋太祖就给弟弟赵光义(未来的宋太宗)解释了:“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进可使帗汝为相也。”这么个敢怼我的“实在人”,哥是给你留着呢。

待到踏入官场后,张齐贤多年宦海浮沉,“实在”风格一直没变。比如“实在”的饭量,平日一顿能吃好几斤肥肉片子。就是生病吃药,都是用大饼夹着药吃,一次能吃六七两药。他知安陆州时,一顿饭吃了一大缸酒菜外加一大缸酒。但这么一个大肚汉,自家老母过世时,却是七天七夜水米不进。一辈子,就是这么个至情至孝的实在人。

做人也实在。他后来官至宰辅,身边跟随他多年的亲信,好些都发了迹,却唯独有个跟随他三十年的心腹,一把岁数还原地踏步。这心腹也很不平,哭诉张齐贤太偏心。张齐贤长叹一声翻了旧账:“咱家三十年前一次开家宴,你是不是偷了件银器来着?你偷我没关系,可你这偷鸡摸狗的毛病要做了官,将来还不是祸国殃民?害了国家也害了你。”这心腹羞愧万分,痛哭一场拜别而去。就这,张齐贤还送了他三十万钱的安家费,算是厚道到底。

最实在的,却当属他在986年的那场残酷大战。当时辽兵大举南下,张齐贤主动请缨,受命知代州。刚来到前线,就撞上一口大锅:辽军主力迫近代州,宋军卢汉赟部临阵退缩,躲在军营里死不出头。换别人在张齐贤这位置,早就拍屁股跑路走人。

但张齐贤不走,他知道:卢汉赟可以躲,但代州丢不得,丢了就全线崩溃。所以他硬是不跑不躲,集结了两千厢兵(二线部队),一顿战前动员,叫这些战场菜鸟们嗷嗷叫。然后趁夜急行军三十里,先奇袭再打埋伏,一顿乒乓乱打,竟把数倍于己的辽军杀得乱作一团。辽军北大王之子被俘,遭斩首数百级,宋军仅战马就缴获了两千多匹。是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奇迹:土墱寨大捷。

这烈烈风采,也正如多年后,另一位北宋名相张方平的服气好评:“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耳。”

认理不认人,厚道至孝讲原则,不怕事敢扛大事。大宋宰相张齐贤的这辈子,就是古往今来,多少山东名人“实在”的缩影。

而比起那些帝王将相们来,近代另一群“山东小人物”们,也同样生动见证了山东人的“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那些来自中国山东的劳工们。

1916年,英法德列强在欧洲杀红了眼,“缺人”也缺红了眼,也就打起了中国的主意。于是中国在这一年正式加入了协约国阵营,以派遣劳工的方式“参战”。十四万中国劳工,就这样远赴重洋,来到了陌生的欧洲战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百分之七十),来自中国山东省。

乍一看去,这些劳工们享受着诱人的待遇:每月可以拿到五块银圆的工资,在国内的家属,每月还能领十块银圆的安家费,而且获得承诺“不参加战斗”。但仔细想想就知道,当时中国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连统治中国的北洋政府,都还在仰列强的鼻息过活。大部分劳工的家乡山东省,那时也正挣扎在德日的侵略铁蹄下。这些离乡背井的劳工们,又能有多少尊严?

所以,从踏上一战战场的第一天起,十几万中国劳工也不出意外,遭受到各种歧视羞辱。他们被安排做最危险的工作,比如挖掘战壕,掩埋尸体,甚至排除地雷。越是接近死亡的“杂活”,越安排给他们。每个月冒死挣来的血汗钱,还被以“伙食费”“住宿费”“医疗费”等名义扣掉一多半。每个劳工还要发个“铜镯”,上面写着自己的编号。甚至“中国劳工不许用欧洲人的厕所”,否则就会遭到毒打。

甚至到了战事紧张时,“不参加战斗”的承诺,也成了空文。毫无作战经验的劳工们,要和欧洲士兵们一样去流血拼杀。多少次白热化的战斗里,当英法士兵们都已仓皇溃散时,却是中国劳工们还在浴血坚持,甚至没有枪的情况下,他们用铁镐铁锨做武器,与凶悍的德国士兵展开殊死搏杀……

设身处地想下就知道,对于这十几万中国劳工们来说,这处境,就是叫天天不应的绝境。可就是这样的“绝境”下,他们,却悄然改变着许多西方人的有色眼镜。

首先就是他们“实在”的做人,特别是在法国,那些亲眼目睹中国劳工工作的法国人,一次次惊叹这些中国劳工们为什么不喝酒,为什么他们被克扣得所剩无几的薪水,还要大多按时寄回家去,自己身上竟都不留几个钱?他们的吃苦耐劳,一次次感染了身边的“法国同事”。

而且,起初严重歧视中国劳工的英法军官们,也逐渐见识到中国劳工们的骨气:他们手里虽然没有枪,却懂得中国人的尊严。每当遇到不公平歧视时,常会团结一致反抗。甚至还因为几名中国劳工遭到毒打,引发了中国劳工们的集体暴动。于是到了一战晚期,中国劳工们得到的待遇,也宽松了许多,甚至被允许去酒吧聚会。他们,比当时中国的大多数“官老爷”“精英”们,腰杆子更硬。

最让当时欧洲人服气的,是中国劳工们“实在”的工作成果:虽然大多数的中国劳工都没怎么读过书,可勤劳的他们,学习能力却极强。越是高难度的技术工种,他们“上手”后越能驾轻就熟。尤其是铁路、港口、兵工厂等重要工作部门,到了一战晚期时,对中国劳工的需求量竟越来越大。英国陆军的报告承认说:“中国劳工是所有外国劳工里最优秀的”。

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元帅的一句话,更缩影了中国劳工在一战战场上的优秀表现,以及悲壮的牺牲:“他们(中国劳工)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在炮弹的狂射之下他们能保持很好的姿态,毫不退缩。”

在那个中国落后挨打的时代里,当享受着“高薪”的“民国精英”们,还在各种胡折腾时,千里之外的一战战场上,炮火下的十四万中国劳工,这些大部分家在山东的朴实汉子,却以最实在的方式,为中国赢得了尊敬。正如学者张玮(馒头大师)的评价:“他们让世界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和聪慧。”

甚至,当今天有些人,对百年前的中国劳工们不以为然,说他们“不过是去欧洲挣点钱”时。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劳工们也早用“实在”的方式来打脸:中国代表团收到了一个包裹,包裹里是一把手枪,外加一张字条。字条告诉代表团的“高官”们,如果你们敢丧权辱国,割让山东给日本,那就“请即以此枪自裁”。这张字条,也成为中国代表团毅然“拒绝签字”的重要原因。

这张字条的寄出者,是山东省莱芜县牛泉镇上峪村农民毕粹德。一位编号97237的中国劳工。

而在1999年拍摄的经典电影《我的1919》里,导演也借老戏骨陈道明之口,表达了对当年十四万中国劳工们的敬意:“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的山东省,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换回自己家园的和平和安宁。”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战胜国”身份,就是这些“实在”的中国劳工撑起的。看过他们,我们与其说,看懂了山东人的实在,不如说,更看懂了百年前,那些勤劳朴实的中国人。

参考资料:《宋史》《东都事略》、张玮(馒头大师)《一战:被遗忘的十四万中国人》、新华社《一战结束百年纪念:14万中国劳工赴欧支援前线,山东人占七成》、赵家三郎《微历史:宋朝人》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ronzv@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